近期以来,有现象表明,中国增持国债的“惯例”有新变化,从原来中国大幅增持美国国债,变成了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。据日本财务省9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7月份中国增持日本国债5830亿日元(合69.7亿美元),为连续第7个月净购入日本国债。与此同时,据韩国媒体报道,近来中国一直增持韩国国债,已经成为韩国第三大债权国。
另据统计,中国在5、6月份分别净购入7352亿日元和4564亿日元的日本国债,而今年前4个月总计增持5410亿日元的日本国债。总的算来,今年以来,中国已经增持了17746亿日元的日本国债。
民生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郝大明认为,这应该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步骤。人民币国际化是大势所趋,但资本项目未开放情况下,必须考虑新的途径。
受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明朗的影响,美元走势持续低迷,而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,欧元资产风险也在加大。9月8日日元汇率一度触及1美元兑换83.32日元的高点,刷新15年高位。
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,分析人士认为,这是在日元升值背景下采取的短期行为,美元持续走弱,如果中国坐视无睹的话就会承受损失。此外,此次外储参考根据市场作出短期调整,也说明外汇储备的多元化趋势愈加明显,在配置方面更加注重均衡。
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,为了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,中国一直在实施外汇投资多元化的战略。此前,据业内人士透露,中国外汇储备结构比重为美元65%、欧元26%、英镑5%、日元3%,美元比重较大。金融危机后,美元持续贬值,令中国外汇储备缩水。
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,中国大幅增持日本国债,是一种投资多元化的表现,主要为规避单一购买美国国债造成的收益风险。从目前中国的外围市场来看,除了美国之外,欧债危机对欧元区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,欧元大幅贬值,中国只能在这两个经济体以外的外汇或国债市场寻求避险。而在这样的背景下,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,所以在此时购买日本国债,适当将中国的投资方向进行调整,可以有效规避美元及欧元的汇率变动造成国债收益的风险。
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认为,目前国际币种的多元化必然导致外储资产的多元化。金融危机暴发以来,国际货币格局有了一些调整,以前市场更多关注欧美货币,而今后亚洲货币的崛起是必然趋势,比如日元、韩元等,外汇储备投资要顺应这个趋势,对相关货币资产加以丰富,从而更好地分享亚洲未来的发展。
郝大明则表示,目前,我国外汇储备巨大,不只是美元,应该还有其他货币,包括日元,增持日本国债,应该是外汇储备多元化的一步。但这是近期的,长远来说,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。因为,在亚洲,日元是可兑换货币,也是国际储备货币,日本又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,日元国债很容易就可换成日元,进而换成人民币。而且,最近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,人民币国际化先在东盟、东亚试行,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本文来自: 外贸新闻资讯网(http://news.trade-website.com) 详细出处参考:http://news.trade-website.com/news_show.asp?id=7397